陶商是前徐州牧陶谦之子。
当年陈登还是陶谦的下属,见了陶商也得喊一声公子。
如今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
陶商光是能够望见陈登项背,已是十分不易了。
“正是!”
馀姚董氏族长也趁机接言。
“我等江南世家,久盼王师南下。”
“若陈公有所差遣,敢不效死?”
陈登目光深邃,缓缓道:
“……诸公忠心可鉴。”
“然兵者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不可不察。”
“纵有伐吴之意,亦需从长计议。”
朱濬身子前倾,压低声音说道:
“……陈公明鉴。”
“我等非为打探军机,实为早做准备。”
“若王师南下,战船、兵器、粮草皆需筹措。”
“我朱氏在吴郡有船坞三处,工匠千余,旦夕可造艨艟数十。”
虞期亦道:
“我会稽虞氏掌控铁矿三座,冶炉百具,刀枪箭簇,要多少有多少。”
众人纷纷表态,言下之意昭然若揭——
他们愿支持伐吴,但需从中分一杯羹。
陈登心知肚明,这些世家大族看似大义凛然,表达了对汉室的忠义,对统一的支持。
但实则却各怀心思。
伐吴对他们而言,是攫取土地、人口、商路的绝佳机会。
若能借朝廷之力铲除孙氏,江南利益必将重新洗牌。
“诸公热忱,陈某感佩。”
陈登微微颔首,“确如诸公所言,朝廷迟早伐吴。”
“淮南方面自当未雨绸缪。”
他目光转向朱濬:
“朱公所言船坞一事,甚是要紧。”
“水战之要,首在战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