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陛下不好轻易更易祖宗之法,但却可改革旧法。”
“此前阳嘉新制之时,不就改革了举孝廉之法么?”
“阳嘉新制,对每年的孝廉、茂才加以考核。”
“然崔和旧事已证明,此辈仍有可能蒙蔽上听。”
“愚以为,可将每年的考核加以规范。”
善!
刘备对这个提议是没有反对意见的。
而且要改的阻力也不大,毕竟这本就是汉朝旧制。
刘备只不过是在此基础上,加以完善,使得每年中央的考核更加严格规范罢了。
“此时便交由内阁办理,待拟好具体章程之后,交由朕定夺。”
“喏。”
敲定好这个方案后,刘备又道:
“子玉方才所言,规范孝廉考核,朕深以为然。”
“只是……若仅止于此,恐怕仍难撼动世家根基。”
李翊微微一笑,拱手道:
“陛下所虑极是。”
“臣正有一策,可徐徐图之。”
“哦?”
刘备眉头一挑,示意他继续。
“臣以为,可先增加每年的孝廉、茂才名额。”
李翊语气沉稳,却字字如刀。
“如今各州郡岁举孝廉,名额稀少,世家豪族尚且争得头破血流。
“寒门更是难以出头。”
“若将名额翻倍,甚至三倍,则世家子弟虽多,却未必能够尽占。”
刘备沉吟道:
“若名额大增,岂非让更多世家子弟入仕?”
“反倒助长豪族气焰?”
毕竟察举制就是举荐的亲朋好友。
要不然袁绍四世三公,难不成家族代代都是三公人才吗?
这显然不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