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书网

补书网>三国:昭烈谋主,三兴炎汉 > 第237章 关张赵李全部回徐州将有大事发生(第8页)

第237章 关张赵李全部回徐州将有大事发生(第8页)

“故我想采纳第二策。”

“可如此一来,却又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。”

说到这儿,众人也都明白李翊的意思。

如果要安置辽东的流民,具体应该如何安置。

或许政府能够将他们暂时收编,借给他们土地种子耕种。

但以辽东的诡异气候,万一等到五月份之后,错过了农耕的最佳时机。

却还有新的流民进来,该如何安置他们呢?

总不能继续让政府养着吧?

要知道,辽东都是一个须要靠青、冀二州的钱粮弥补的政府。

哪里还能分出更多的口粮,来安置饥民流民?

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,李翊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:

“如果诸公并无好计,翊倒有一个‘以工代赈’之法。”

以工代赈?

众人皆是一怔,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。

虽然提到以工代赈,最先想起的就是罗斯福。

不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古人就已经有以工代赈的思想了。

但运用并不广泛。

是直到宋朝,工商业、手工业相对发达,以工代赈才被频繁运用。

汉朝由于重农抑商,所以“以工代赈”这个概念对当时的人来说其实非常陌生。

虽然如此,这个概念其实不能理解。

李翊简单为众人概括:

“辽地自受灾以来,流民四起。”

“翊以为,可择流民之精壮者充行伍。”

“以兵饷代赈济,消弭乱于未萌。”

“其羸弱者,则官役之,使筑城浚河,计工授粟。”

“不役者不得食,不劳者不得获。”

“如此,一可绝游惰之患。”

“二可慰力田之民,三杜侥幸之心。”

李翊耐着性子,深入浅出地为众人介绍了以工代赈的好处。

而刘晔、徐庶、荀攸等人皆是明智之士,很快就理解了其中妙处。

“……善,善,大善!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