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书网

补书网>三国:昭烈谋主,三兴炎汉 > 第164章 我比老刘先有子(第7页)

第164章 我比老刘先有子(第7页)

若说四世三公,并非袁氏专利。

弘农杨氏,也是四世三公,杨修就出自这个家族。

但他们家的影响力,明显比不上袁氏。

包括汝南许氏,也是三世三公。

许劭就出自这个家族,其影响力依然远远比不上袁氏。

袁氏号称门生故吏遍天下,是个什么概念呢?

保守估计,袁氏的门生多达数千人。

你想一个中央政府才养多少官员。

上至朝廷大员,下至地方郡守。

这主要得益于两汉实行的察举制,做官必须要有人举荐。

以袁家在官场的地位,上至三公下至郡守、县令。经过了四代人,近百年的经营,由袁家举荐出来的官员不可胜数。

权倾朝野的董卓,曾经说过,“但杀二袁儿,则天下自服矣。”

你便知道袁氏在当时是什么影响力了。

顺带一提,董卓自己就是袁氏的门生。

把冀州让给袁绍的韩馥,也说,“吾本袁氏故吏,度德而让。”

此外,天下间唯二的四世三公,弘农杨氏,跟袁氏还是姻亲关系。

所以,汉末家族,真的是一个庞大的关系网。

刘备是帝室苗裔,汉左将军,其夫人是袁氏嫡女。

光这一层背景,就值得王朗力荐华歆,向徐州投诚。

他们豫章本郡有不少官员,都是袁氏故吏。

既然老刘家与老袁家有这样一层关系,袁术的族弟袁胤又已经向徐州投诚。

那为什么豫章不紧随他们的步伐呢?

“今左将军上禀朝廷之命,下奉献黎庶之托。”

“为天子、朝廷安定淮南。”

“若能举豫章之土,献予河南,也是华某之幸事也。”

终于,华歆被王朗说动。

决定举豫章之地,向河南投诚。

“只是未知谁人可为我出使徐州,面见李子玉。”

“……便由朗亲自去吧。”

王朗一拱手,“吾久闻李子玉贤名,其以少年之纪便为刘营谋主。”

“如今未至而立之年,便督淮南军政,节制两郡人马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