审配这些人对袁绍也说的是“河北国力强盛”之类的话。
国家观念的淡薄,至三国时期发展至顶峰。
这也为后来的大乱埋下了祸根。
所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
李翊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,快速统一北方。
至于刘晔、荀攸所提到的困难,李翊认为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。
只要思想不滑坡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
李翊向刘备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。
“主公与袁氏有亲,吾妻亦出袁氏,有此姻亲在。”
“河北人当亲我胜过曹氏。”
“……只凭姻亲关系,恐未必能短时间内,缓解两地仇恨。”
刘备出声打断道。
“吾自有计化解恩怨,还请主公勿疑。”
李翊信誓旦旦地向刘备保证。
“……至于粮草问题。”
“兵法有云,善用兵者,役不再籍,粮不三载。”
“取用于国,因粮于敌,故军食可足也。”
“秋收将至,发兵河北,若能快速攻至邺地。”
“便能抢在袁尚之前,收割麦谷。”
“如此,既能打击袁氏,又能解决粮草困难。”
“岂非两全其美乎?”
刘备微一沉吟,李翊提到的两个解决办法,都是未知数。
第一个两地仇恨问题,只能选择相信李翊。
第二个粮草问题,抢割粮草。
以邺地之富,真抢割了,的确能解决粮草不足问题。
但这却非常吃操作,要求你用最短的时间,打到邺地去。
还要抢在袁尚之前,把麦子收割了。
这太需要微操了。
不过在李翊的坚持下,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意。
在咬牙坚持坚持,打到邺地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