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死伤人的中,除了有袁绍最精锐的先登营外。
剩下的可全都是弓手、弩手啊!
射手在古代是非常难训练的,不仅吃视力、还要吃身体条件,还有协调天赋。
仅选拔就要淘汰一批人,训练又要耽误几年时间。
要不然怎么说陈王刘宠仅靠三千人,便能在陈国立雄呢。
因为他那三千人全是弓弩手。
现在袁绍总算是明白,为何自己一开始修筑土山时,河南军不来抢夺。
原来是憋了个大的,专门等自己的人上了山之后,再一网打尽。
现在自己的弓弩手死伤过半,剩下没死的也都不能在短时间内投入战场。
即便将来伤好了,若是此役落下了病根、后遗症。
能不能拉开弓,长时间拉弓,都得打一个问号。
总之,袁绍军中现在缺乏远程火力,虽不见得对战局有巨大影响。
但河北军比之河南军又多了一个短板,已是事实。
“贼军诡诈,用发石车破我土山。”
“诸公可速速为我拿策,如何下这官渡大寨?”
袁绍用手指重重地往案上磕,要众人拿出主意。
于是河北群臣,纷纷献策,也甭管是好是坏,先拿出来再说。
只要袁绍用了自己的计策,自己便是受益人。
即便计策失败了,袁绍也不会怪罪自己。
这不单单是因为袁绍性格宽仁,更是因为这是职场的潜规则。
手下人献策,用不用是你自己的事,你不能让手下人去承担失败的风险。
就像蒋干盗书,很多电影电视剧都喜欢拍曹操被戏耍后,怒杀蒋干泄愤。
只有老三国的曹操是强忍怒意,没有处置蒋干。
因为这才是正常人的思维。
蒋干过江劝降本就有可能成,有可能不成。
人家冒死把情报给你弄回来,甄别真伪是你自己的事。
如果就因为你自己脑子不够使中计了,就处置手下人的话,以后谁还敢为你出谋划策?
基于此,袁绍手下人可以肆无忌惮,不分好坏的将自己的计策全盘献出。
只一炷香时间,几乎每一名谋士、武将都献了一策。
面对这么多计策,袁绍一时间踌躇难决,忽听得有下人来报青州有使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