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道府中上下不要吃喝用度,全都出门去喝西北风不成?
其中,关于龙津桥一带的规划,这是必须要办成的差事,而且还要办的漂亮,不然李奕夸下的海口,岂不是成了放屁?
最后若是落得个一地鸡毛,在皇帝心中又会怎么看待他?
而让原来的房主出资参与改建,倒是能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,用来填补赎买地皮房契的那部分钱。
但目前还没有正式宣布这条政令,最终能有多少人愿意拿钱出来,还是个未知数。
同时地皮房契赎买回来,开工建设也要一大笔钱,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,明显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。
所以招商引资非常重要,需要拉人投钱才行。
而李二娘家里,貌似挺有钱的,不就是现成的“投资商”吗?
现在李家出资这事还没定下来,但机会确实很大,若是能成了,立马就解决了李奕的一大难题。
当然,也不能全都指望李二娘家出资,因为在李奕的规划里,龙津桥一带的改造,李家主要负责那栋“东京第一楼”的资金。
剩下那些未知的缺口,最好能通过惠利政策,吸引更多的商贾参与其中。
毕竟李奕个人设想中的那些“试验”,未来还需要李二娘家的大力支持,总不能让对方把钱全砸在官方项目上。
除此之外,关于深化禁军改革的一些想法,也逐渐在李奕脑中成形。
他眼下权点检殿前司,但实际侍卫司的军务,平日里也由他兼着,因为韩通那货实在抽不开身。
而且关于禁军新加入兵员的安排、训练,还有协调殿前、侍卫二司的日常事务,这些方面确实是去年主导整顿禁军的李奕更为熟悉。
哪怕是把侍卫司交给韩通去管,他一时半会儿也未必能弄得明白。
更何况,皇帝离开东京前,特意将新兵的训练交给李奕管着,无论是殿前司、还是侍卫司,他都能顺理成章的去插手。
皇帝不在东京,李重进和张永德也不在东京,那么留守京城的禁军之中,李奕的隐性权力就是最大的。
仔细想想,李奕认为自己没去淮南出征,而是留在东京守家,不失为一个放手大干的好机会。
也难怪自古以来,不管是想要谋取私利的人,还是心存大志、青史留名的人,都要费尽心思的去获取权力,得到后更不愿意轻易放弃。
因为没有权力,什么都干不成。
就好比李奕目前的种种设想,若是没有一定的权力在手,如何能调动这些人力、物力去实现?
沿着河畔巡视了一圈,李奕也不过多停留,跟舅舅说了一声后,便带人返回东京城。
这世上的很多事都是同步进行,并非只是干一样等一样……东京的扩建如此,李奕的谋划亦然。
李奕准备今天早点下值回家,去找左从覃聊聊自己的某些想法。
顺便给这位“古代化学家”安排点事情去做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