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而这水泥不仅能砌墙,还能铺路、筑坝、营造城防。假以时日,整个汴梁城的街巷、乃至于天下各处,都能用上这水泥铁石。”
李全顿时被唬得一楞一愣的,以他作为商人的精明,听到李奕的描述,立马意识到这水泥中蕴藏的巨大商机。
若真如李都使说的这般妙用,这“水泥”真乃神物也!
只不过李奕隐瞒了两点没说,一是这水泥是半成品,配方还要再继续完善,而且目前也没办法大规模产出。
二是水泥的造价太吓人了,仅这一小块的水泥样品,足足花费了近千贯的成本,才勉强把它给捣鼓出来。
哪怕日后完善了工艺,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,可以稳定产出了……但限于原材料的获取难度,还有煅烧、研磨等步骤的繁琐耗时,价格成本绝对也不会太低,大面积应用的难度怕是不小。
当然,这些事等以后再解决,眼下先把前期投资拉到手。
李奕道:“到时等这高楼建成,便就是东京第一楼!未必第一高,也未必第一大,但一定是第一新,全新的建造技艺,必开天下之先河!”
李全并不知其中的弯弯绕,他犹豫片刻,恭敬拜道:“请恕小人斗胆一问,不知建造这高楼大概耗费几何?”
“耗费嘛……”李奕轻咳一声,“顶多也就数万贯,超不过五万贯吧。”
话音落下,李全吓了一大跳。
要知道,在东京内城,购置一处三、四进的大宅院,差不多也就这个价格区间……一栋正店高楼竟然要如此夸张的造价?
李奕又道:“此楼造价虽然不菲,但建成之后,立于龙津桥旁,来往商旅行人必经之所。而且若是有人出资建成此楼,不仅能得此楼的所有权,同时我必全力向官家为其求来酒水、茶叶的专营之权,并拨定3000户于此楼取酒沽卖。将其打造成天下闻名的正店酒肆!”
李全闻言默然不语,他就算再愚钝,也听出来李奕有意让他出资参与建造这高楼。
可……数万贯不是个小数目!
而且今年资助这位李都使的聘礼,自家在东京积存数年的财货,已去之七八,就算有心出资造楼,一时也拿不出来这么多钱。
但是李奕开出的价码,确实很诱人。
高楼所处的繁华地段不说,光是酒水、茶叶的专营之权,还有3000户的稳定销售渠道,皆是普通商贾难求一件的事。
李氏酒铺虽在东京被准许卖酒,但却有巨大的限制,无法收购本地酒水,更无酿酒资格。
只能从蜀地运酒而来,路上历经层层盘剥,到了东京还要缴纳专税。
若是获得专营之权,依照周国如今的酒榷制度,不仅能买卖官酿酒水,还能转卖官营酒曲赚差价。
除此之外,每年还能酿造一定数量的私酒,只用缴纳固定酒税就行。
至于茶叶……限制程度比酒水更甚,李家根本不能在东京卖茶叶,只能通过私下的渠道,将蜀地的茶叶交接周国茶商,利润大半都被别人赚去。
当然,更重要的是,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,或许能借此与这位李都使有更深的绑定,日后在周国也能有个大靠山!
思虑再三,李全咬了咬牙,拱手行礼道:“此事并非小人能决断的,待我问过主家之后,再与李都使回复。”
李奕摆了摆手道:“不急,改建工程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有进展的。”
他就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,不用自己明说,这李全就明白了意思。
至于远在蜀地的李家能不能同意……想来以李二娘那小娘们的精明程度,这等能在周国东京站稳脚跟的机会,她会轻易放过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