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皇帝和枢密院定策的战略,要从淮河流域中间突破,攻占寿州城为立足点,同时扫除大军进攻的沿途威胁。
再以寿州城为大军的支撑点,向东南方突破至清流关,进而攻占滁州、扬州。
沿着淮南中路长驱直入,将江淮平原分割为两半,等占领南唐重镇东都江都府,大军直逼长江以南,威胁南唐的首都江宁府。
如此一来,南唐国长江沿线首尾不能相顾,又失了寿州这个核心,自然而然成了一盘散沙。
接下来若要收拾残局定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……然而设想很好,第一步就出了意外。
现如今打了快有一个月了,连最初的战略目标寿州都没有拿下。
围着不能攻下来是没用的,南唐国富庶不缺粮不缺钱,寿州这种军事重镇,里面屯粮起码够吃几年。
难道周军要包围几年时间等着里面的人饿死?
就在这时,有人向李谷奏报,南唐派来的援军抵达来远镇,并且换乘战船直奔正阳而去。
李谷顿时大吃一惊,连忙返回中军大帐,召集将领幕僚前来商议。
他开门见山道:“据报唐国有大军正在驰援过来,从来远镇直逼正阳。我军浮桥就在正阳,粮草人员全都从那里通过,若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“依我看来,为防寿州城下的大军退路被断,遭到唐军的前后夹击,还是需要回师正阳,先迎战唐军援兵才是。”
当即有人反对道:“若是从寿州城下退兵,前面一个月不是白打了?万一寿州刘仁瞻乘机出城偷袭,我们难道还要腹背受敌不成?”
又有部将接话道:“此次我朝发禁军精锐数万,还有地方人马数十万辅助,伪唐岂是我大周的敌手?分兵数千人回防正阳足矣。”
一时间众将大多不同意退兵,只有少数人有些犹豫,也在担心退路被断。
李谷摇头道:“据称唐军有战船数百艘赶往正阳,我军不善水战,只让部分人马回防不太稳当,万一后路被断,我等就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。”
说罢他不再犹豫,拍板道:“暂时退兵还能再来打,可若是失了正阳的浮桥,数十万大军被困在这里,那等风险谁能担得起?”
“寿州城下退兵的事就这么决定了,今日攻城之事暂缓,明日开始分批撤退。其中的缘由我会去给陛下说明,诸位不用怕担责。”
“诺!”诸将只能领命行事。
援救寿州的唐军主将是刘彦贞,得知周军开始撤退后,顿时大喜过望,加快速度奔赴正阳,行军队伍加上后勤辎重,连绵不断足有上百里。
清淮节度使刘仁赡和池州刺史张全约,两人全都派人用委婉的口气提醒刘彦贞,让其慎重不要冒进,以防是周军的诱敌之计。
然而刘彦贞不以为意,觉得是二人太过小心了,执意领兵直逼正阳。
另一边。
李谷准备退守正阳的奏报送到东京,皇帝柴荣对其怯战的行为非常生气,立刻派了使者八百里加急前去阻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