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书网

补书网>明末:我崇祯摆烂怎么了?! > 第240章 朝鲜人死绝之前我大明是不会后退半步的(第2页)

第240章 朝鲜人死绝之前我大明是不会后退半步的(第2页)

“陕西那么鬼远,等陕西的步卒赶到京师,这仗早就打完了”,这是当时朱燮元的想法。

在他看来,当时京畿的情况看似危急,实际上却是十拿九稳,基本没有什么输的可能的,只是怎么赢、如何赢得漂亮有些难度。

对于北京保卫战的结果,他其实是不太满意的,大明的军力还是太弱了,若是换做洪武年间,这建奴和漠南蒙古的十万联军,一个都跑不掉!

但孙承宗不了解京师的情况啊,三边的军力在朝廷的账面上也很好看,只是当他到了地方以后,真的是透心凉!据他所了解的情况,他离开辽东之后,关宁军的实力也下降得厉害!那段时间他实在是煎熬得厉害,他甚至怀疑朱燮元是不是投敌了,才故意拒绝他率兵回援。

虽然最后将敌军给击退了,但孙承宗对朱燮元的偏见还是没有化解:其作为兵部尚书本就应该承担己巳之变的主要责任,但凡有点脸,早就主动辞职了!他当初柳河兵败,只是损失了几百人就被群起攻之,不得不引退!

朱燮元则是多少有些看不起孙承宗,觉得孙承宗是个纸上谈兵的伪君子:他在西南都没怎么从朝廷拿钱,就平定了奢安之乱,怎么孙承宗这厮耗费粮秣无算、调集各军精锐,却干成了这个模样!

朱由检嗅到了火药味,家里的两个老头怎么好像快要打起来了啊?难道孙承宗真的不适合呆在朝堂之上,叫他回来就是个错误?!朱由检有的后悔把老头喊回来了,怀疑自己是不是下了一步臭棋,眼看大明的党争已经基本消停了,难不成又要因为孙承宗重新燃起?!

关键时刻,前首辅毕自严站了出来和稀泥,说了句正确的废话:“守有守的好处,撤有撤的好处。其实从大明海运辎重到釜山浦并不困难,不管怎样,釜山这里都应当保下来,如此方能进退自如。”

人都是喜欢折中的,从守朝鲜江南地区改成守一个小小的港口,这难度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。袁可立收复辽南的战役也可以看出来,舰队是可以作为港口的海上堡垒的,在舰炮的保护下,守个港口的压力也不算大,众人于是纷纷附和毕自严的话,说此为老成谋国之言。

毕自严本意是来劝架的,可是他的身份不对啊,作为前首辅说这话,难道是对新首辅表达不满吗,孙承宗如果低服做小了,是不是以后就不用听他这个首辅的话了,朝堂的这塘子水是越搅和越浑了!

朱由检脑壳嗡嗡的,难不成之前的众志成城只是因为外部压力太大,才迫使大家相忍为国吗,现在局势有所好转,眼看着建奴、流寇都被打残了,所以这群人内斗的本性又复发了?!

和稀泥是没办法解决本质问题的,毕自严说一定要守釜山,又没说要不要弃守护汉江以南的广大地区,孙承宗为首的这些人说的也有道理,朝鲜朝鲜的百姓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反抗建奴回归大明,如果直接不管,他们怎么办!

管是肯定要管的,朱由检给出的答案是守,能不能守住不说,反正就是要守,至于怎么守就有得说道。

皇帝的表态终结了这场讨论,也意味着朱燮元的失败,孙承宗的胜出!

“啧啧啧,帝师不愧是帝师,皇帝果然还是会偏向他的!”这是此时众人的想法。

朱燮元则一直皱着眉头不说话,朝鲜离大明太远了,又离建奴太近,中间衔接的陆地现在还被建奴占领着,建奴只需要用万余兵力扼守交通要道,就可以阻止大明陆路上的支援,而他们则可以对朝鲜投放不低于五万的兵力。

如果全凭海运,想要运兵五万,怕是有点不太现实了!而且海运不安全,这一次没有真正出事,只是虚惊一场,就已经几乎让皇帝一蹶不振了,如果船上装的的是五万精锐,一下子报废掉了,以他对皇帝的了解,恐怕皇帝已经拉着他开始南迁了!

无论怎么算,朱燮元也看不到成功的可能!

其实通过朝堂庙算来决定军事行动是不太妥当的,朱由检被他们吵得有些心烦,对于怎么处理朝鲜江南地区还是决定要听一听袁可立的意见,虽然他说了要守,但是消极守还是积极守是有很大差别的嘛,于是他宣布下朝,对于要不要出兵朝鲜,还没有给出答案。

下朝以后,孙承宗没有回文渊阁,而是跑到了乾清门前求见,看门的白杆卫将士对他不熟悉,但答应了给他通禀,还得到回话,朱燮元就走了过来,两老头对视一眼,哼了一声!

将士们对于朱燮元倒是非常熟悉了,但也没有直接放他进去,只是不劳他开口,主动提出要给他通禀,劳烦他等一等,白杆卫的区别对待让孙承宗的面色不太好看,朱燮元为了气他,故意露出很欠揍的表情。

两人被同时宣进殿,然后像是怄气一般,谁也没有先开口,朱由检有些无奈地劝慰道:“二位都是朕的肱股之臣,有什么误会当面说开就好了,何必要相互为难呢?!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