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大清天兵入关,崇祯小儿必定惊惶失措,调集各路勤王大军于京师周围,无力他顾!”
紧接着,皇太极又命睿亲王多尔衮、豫亲王多铎等率部佯攻宁锦一线,进一步牵制关宁明军主力。
只等大明注意力被吸引在北方防线后,皇太极便会亲率大军,一举攻破朝鲜。
殿内众亲王贝勒闻言,恍然大悟,无不叹服于皇太极深谋远略。
由于这是大清立国后的首次出征,皇太极对此格外重视。
他不厌其烦地向阿济格等人面授机宜,订下了诸多规矩:
比如严令各部必须遵从阿济格统一号令,不得自行其是;
尽量避开之前劫掠过的贫困地区,专挑富庶之地下手;
甚至皇太极还对劫掠规模也做出限制。
他规定每个牛录只能掳掠男妇六人、牛两头,以此避免队伍臃肿,影响机动;
而且他还特意安排每旗出一名军官,每个牛录出一名士兵,组成专门的后勤接应队伍,驻扎在长城附近,负责将抢掠来的人口财物分批转运回辽东……
皇太极像是老妈子一样,几乎是事无巨细,将所有要点交代了个一清二楚。
啰啰嗦嗦地安排了数日,皇太极这才率大清文武诸臣,出城相送。
临行前,他仍不放心,又追问阿济格等人:
“朕的嘱托,可都记下了?”
众人齐声回答:“谨记圣谕!”
皇太极这才放心令他们出征。
待大军远去,皇太极忽然觉得若有所失,总感觉此次出兵似乎少了些什么仪式感。
经范文程提醒后,皇太极才恍然大悟。
他这个当皇上的,派出一个亲王出征,而且还给了他统军大权,却连一个临时的将军封号都没给。
起码给个什么征西将军,讨明将军之类的封号啊。
这不还是后金时期那老一套的做派吗?
实在是与新朝气象不符,有失体统。
但眼下大军已经开拔,皇太极也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:
“疏忽了疏忽了。”
“下次一定。”
天下大势,恰似风云激荡,此时正是豪杰并起,竞逐神州之时。
皇太极在辽东磨刀霍霍,与此同时,远在西南的江瀚,也开始摩拳擦掌,欲展宏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