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城里姓朱的皇帝小儿,才是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!
抱着这样的想法,范文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靠后金,加入了后金军队。
好在他不仅脑子聪明,身子也非常壮硕。
清史中记载,范文程虽是儒生,但相貌堂堂体格魁梧,生的腰宽背厚,十分雄壮。
他投靠后金军队后,从基层做起,每每跟随军队出征,不仅冲锋陷阵,还能出谋划策,逐渐获得了一些信任。
但老野猪皮不死,他仍然只是一个奴隶罢了。
直到努尔哈赤死后,范文程的命运才终于迎来转机。
皇太极继承大汗之位,一改努尔哈赤对汉人的野蛮态度,开始大力发掘并且重用汉族人才。
天聪三年(崇祯二年),皇太极下令仿照汉族科举制度,在辽东开科取士,并亲自下旨,允许各族包衣参加,若考中即提拔重用。
范文程抓住了这个机会,脱颖而出。
皇太极得知其是名门之后,对他十分重视,立刻将他擢拔进入文馆,成为近臣。
短短时间,范文程就从奴隶跃升为后金核心决策圈的一员。
皇太极的知遇之恩,加上对明朝的仇恨,使得范文程更加死心塌地地为后金效力。
天聪五年(崇祯四年),皇太极兵发大凌河。
范文程自告奋勇,单骑闯入明军营地劝降,成功收编了孔有德、耿仲明等一批重要将领,并为后金带来了急需的西洋火炮技术和水师部队。
无论清朝史料中再怎么鼓吹皇太极雄才大略,在范文程出现并深受重用之前,皇太极的战略更多还是继承自努尔哈赤的掠夺性扩张。
后金针对大明的军事行动,也更像是草原部落为生存而进行的周期性“狩猎”,缺乏问鼎天下的清晰蓝图和政治架构。
正是范文程,第一个高屋建瓴的向皇太极提出,要突破山海关、夺取北京、进而入主中原的顶层战略。
也正是在范文程等汉臣的辅佐下,皇太极才开始停止单纯的对明劫掠,转而系统地统一蒙古、威逼朝鲜、建立汉式官僚体系,为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。
面对皇太极的询问,范文程强压下心中的激动,整理了一下思绪:
“大汗,此乃天赐良机啊!”
皇太极盯着他,目光灼灼:
“还先生请细说。”
范文程道:
“大明内乱至此,中都皇陵被毁,此乃天命弃明的显兆!”
“虽有名将如卢象升者偶获小胜,然流寇四起,蔓延数省,早已是心腹大患。”
“而今又有枭雄据四川而称王,行裂土分疆之举,明廷威望扫地四尽。”
“为了平息内乱,明廷势必还会抽调更多九边精锐入关平乱,辽东、宣大、山西一带防御必然空虚。”
“此刻正是我大金用兵之时!”
他顿了顿,观察了一下皇太极的神色,继续深入分析:
“然而,用兵还在其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