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然!”
听了这话,赵胜身边一位陕西籍的文官立刻站出来,
“如果不能称雍王,那汉中王也名不副实,毕竟汉中还在朝廷手里。”
“依下官愚见,王号未必非得拘泥于一地,大帅志在天下,岂可困于一隅之名?”
一时间,府衙大堂里吵得是不可开交的。
有坚持“蜀王”的,有主张“雍王”的,也有提出“汉王”、“顺王”的
反正是各执一词,互不相让。
最后吵了半天,谁也无法说服谁,众人只好将几个拟定的备选王号及其理由,详细写成文书,呈送江瀚定夺。
江瀚一一看过呈上来的文书,略作思索后,便有了决断。
他提起笔,在“汉王”二字上画了个圈。
可定下王号只是其中一环,还有一大把的事等着江瀚定夺。
开府立制绝非易事,这是从流寇向正经政权转变的关键一步,方方面面都得仔细考虑到。
江瀚思索良久,还是决定沿用明朝成熟的体制,并在其基础上略作增减。
比如把原先的六部改成八部,保留户、礼、吏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新增农部、学部。
眼下已经是崇祯八年了,往后天灾只会更加频繁、更加猛烈。
设立农部,专司农田水利、粮种推广、防灾赈灾,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。
对于学部,他则是有更长远的计划。
拿下四川后,也算有了根基之地,那兴办学堂,培养人才的各项事宜就该提上议程了。
历史证明,只有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。
四川各地有不少西洋的传教士,江瀚打算把这群人集中起来,帮着编纂一些教材。
眼下西方应该也在打三十年战争,牛爵爷还未出生,从头培养人才还来得及。
除了各级官府机构设置,还有不少人事任命、功勋功勋赏罚制度需要江瀚亲自审定。
有功将士如何升迁赏赐?投降官员该如何考核任用?
每天都有无数文书堆满他的案头,忙得江瀚是焦头烂额。
但他也明白,只有先把政府框架搭建好,日后运转起来才会更顺畅。
在主帅以及文武官们忙碌的同时,工部的匠人们同样也忙得脚不沾地。
典礼上要用到的礼器、仪仗、文官的袍服、将领们的礼仪盔甲,都需要加急制作。
日子在紧张的筹备中飞速流逝,称王大典的日子,转眼即至。
崇祯八年八月初八,寅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