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科身为明军将领,对“首级论功”这一点可谓是深有感触。
说实话,首级论功在理想状态下是具备一定合理性的。
相较于“冲锋”“破敌”等主观战功评价,首级作为实物证据,确实能减少冒功舞弊的现象。
毕竟生擒斩首,有实物可验,而当先破敌没有证据可凭。
而且对于底层士兵来说,首级与赏银、升迁直接挂钩,理论上更能激发作战的积极性。
但是,这一切的前提,都要建立在制度完备且正常运转的情况下。
随着明朝财政溃败、官僚腐败加剧及大规模战争频发,首级论功制度就变成了军事灾难的催化剂。
典型如萨尔浒之战,杜松部的士兵,因争割首级导致攻势停滞,遭后金援军反歼。
戚继光更是痛斥北军:
“杀倒一贼,三五十人争抢,反被敌军乘机冲垮!”
同时系统性造假与滥杀也出现了。
为了凑出首级,明末时期不少明军屠杀平民。
毛文龙等将领更是通过“买功”、“换俘”、“窜名”等手段虚构战功。
再加上明末时期,朝廷财政崩溃,导致无赏可发,激励失效。
明廷长期拖欠军饷,首级赏银常以“赏红”(红布)代替。
马科从军多年,他部下很多士卒,出生入死仅得一象征物,营中的红布都快垒成小山了,自然士气低迷。
对于“首级论功”,马科可谓是深恶痛绝。
他十分赞同江瀚改变记功方式的举措。
一旁的董二柱看着马科专心致志的样子,也不忍再过多打扰。
于是他招来王五,低声吩咐道:
“这人我就交给你了,你多上点心。”
“务必要把他在明军那头养成的坏习惯给改过来,否则大帅是不会让他带兵上战场的。”
“此人是我军接纳的第一个明军降将,想必以后还会更多。”
“你自己也要总结总结,得出一套能够通行全军的方法。”
王五思索良久,重重地点了点头:
“没问题,董头儿,你就交给我吧。”
“两个月,两个月的时间,我一定把他教出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