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旧额增派五百二十万两之外,还要再增一百六十五万两的新饷。
当时,此议一出,满朝哗然。
几乎所有人都在反对,就连户部的毕自严都痛心疾首的表示,不要再给天下百姓增加负担了。
这位老臣甚至上了十条建议,恳请皇帝酌情减免天下赋税,给快要被压垮的百姓一丝喘息之机。
可为了剿匪,为了维持这摇摇欲坠的江山,朱由检最终还是驳回了毕自严的提议。
钱粮这两个字,如同一座大山,压得他和大明都喘不过气来。
殿内的争吵还在继续,主剿派还是占了大头,只有几个微弱的声音同意招安。
可朱由检却陷入了沉思。
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面前的龙案,一个大胆而精妙的计划,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型。
毕自严不是提到四川的巨寇江瀚了吗?
为何不能来个以贼制贼?
高迎祥这群人,虽然是悍匪,但如今已是走投无路的丧家之犬。
倒不如把这群走投无路的流寇招安,给他们一个名分,让他们去四川去剿那巨寇江瀚。
最后无论谁胜谁负,得利的都是朝廷。
既解决了流寇和叛军,又能节省一大笔开销。
想到这里,朱由检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。
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破局之法。
“众卿,不必再争了。”
他挺起腰,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,打断了殿内的争吵。
“抚,是下策;现在根本没地方安置这数万流寇。”
“剿,是中策;剿完了这帮流寇,还有一伙叛军等着。”
“而今,朕有一上策!”
朱由检目光扫过群臣,缓缓解释道,
“朕决定准其归降,将这伙贼兵招安,而后,将他们遣往四川,剿灭巨寇江瀚!”
此话一出,满殿大臣面面相觑,尽皆失语。
首辅周延儒更是目瞪口呆,他无法理解,为什么皇帝会做出如此天真的决定。
他正要开口反驳时,身后的一直沉默的温体仁突然开口了:
“皇上圣明!”
“此乃驱虎吞狼之计,既可以免除安置贼兵的钱粮,又能驱使其为国效力,岂不美哉?!”
温体仁这厮可谓是明末腐朽政治生态的典型代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