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书网

补书网>大明: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> 第201章 准备入蜀(第4页)

第201章 准备入蜀(第4页)

“杀得好!!”

短暂的寂静之后,刑场周围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,无数百姓激动得相拥而泣,对着监斩台上的江瀚纳头便拜,高呼“青天大老爷”。

看着曹文诏人头落地,江瀚心中却生出了一丝惋惜。

说实话,放眼整个明末,曹文诏绝对算得上是最能打、也最敢打的那一批将领。

只可惜,这帮人的眼界和德行,都跟那个端坐在紫禁城里的皇帝一样,从来不把底层的小民百姓当人看。

在历史上,曹文诏最主要的功绩便是镇压农民军。

但是,他也绝非很多人所说的“内战内行,外战外行”。

此人在大同镇守期间,面对后金鞑子,也曾数次主动出击,打退了清兵,不存在望风而逃的说法。

(。镇臣在曹文诏虽无大捷,而策应四出,桑干河之惊营、十里河之斩级,城下誓死一战,斩级生擒足寒奴胆,及拒墙大战,出口追奴,即疾趋东援,皆其实功也。—明清史料甲编第九本802页)

就是这样一个“明季第一良将”,却为虎作伥,屠戮百姓。

最终落在江瀚手里,可悲,可叹,却也罪有应得。

处决了曹文诏后,江瀚便要着手准备入蜀事宜了。

尽管现在正值盛夏,酷暑难当,大军不宜长途征伐,但战前的规划还是必须要做的。

经过数日的深思熟虑,并结合麾下众将收集来的情报,江瀚最终敲定了入蜀的行军路线。

要想入蜀,那就必须先从关中进入汉中。

在古代,想要从关中翻越秦岭天险,进入汉中盆地,共有四条官修大道可选,分别是褒斜道、子午道、傥骆道,以及陈仓故道。

在对四条道路进行仔细的比较分析后,江瀚最终选择了走陈仓故道。

之所以走陈仓故道,是基于当前局势和地理条件,做出的决定。

而褒斜道要走眉县,傥骆道要过周至,子午道更是在西安府眼皮子底下。

但陈仓道的起点就在陈仓县,江瀚所部目前正驻扎在这里。

挡在他正前方的,便是大名鼎鼎的散关。

此地正是南宋诗人陆游笔下“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”中的散关。

南宋时期的散关,是宋金交战的前线,战略位置极为关键,是抵御金军由陕入蜀的军事重镇。

大散关位置极为重要,在方舆纪要中有着明确记述:

“关中山川之会,扼南北之交。北不得此,无以启梁益;南不得此,无以图关中。”

然而时移世易,在明代,大散关的军事功能已大大削弱,基本沦为了一个寻常的交通节点,防备极为松懈。

这对于想要走陈仓道的江瀚而言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。

想要走陈仓故道,就得先攻破大散关。

江瀚的计划,便是以陈仓为起点,先取散关,随即挥师南下,经黄牛铺到达凤州,再从凤州折向东南,过留坝,最终抵达汉中门户——沔县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