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都只是为了报复,报复当初起义军攻打庆阳时,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和惊吓。
全然忘了,当初他们在兵锋下瑟瑟发抖、摇尾乞怜的模样。
神一魁那时刚刚受降,为了顾全大局,也不想节外生枝,只能忍着恶气,将这些情况上报给杨鹤。
可结果呢?
那些官绅们不仅没有收敛,反而变本加厉。
暗中指使衙役、地痞散布谣言,说他神一魁要再次反叛,企图用这种方式逼反他。
反正神一魁的大部队都被遣散了,官绅们正好能够正言顺地,将神一魁和他的部下一网打尽。
而且官绅们还故意制造各种冤假错案,罗织罪名,将屠杀降卒的行为合法化。
以此来发泄他们对起义军的刻骨仇恨!
面对这种情况,杨总督又做了什么呢?
杨鹤并没有严惩那些作恶的官绅,反而觉得是神一魁在庆阳府滞留太久,导致当地官绅怨恨。
于是,杨鹤连忙把神一魁和他的部下,一股脑地调往了偏远的宁塞,要他们继续为国效力,北击蒙古。
并且,杨鹤还特意委派洪承畴,亲自“护送”神一魁上任。
神一魁能怎么办?
大军在侧,他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,捏着鼻子忍了下来。
神一魁不断告诉自己,刚刚归降就是这样的,朝廷不信任他们是理所当然的。
而他也需要用实际行动,证明自己归顺朝廷的“诚意”。
于是,在被安置到宁塞之后,神一魁积极表现,率领部下先后三次,参与了对付蒙古部落的战斗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本以为此次能够立功受赏,重获信任,可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。
收到嘉奖的,永远是那些督战的“友军”,比如宁塞参将吴弘器和中军官范礼等人。
这些人不仅吞没了神一魁所部的赏赐,而且还把神一魁的部下当炮灰使唤,让他们冲锋陷阵,死伤自理。
缴获的战利品,更是连根毛都轮不到神一魁的人。
正是这种不公的待遇,最终激起了茹成名等人的愤怒。
在一次战后求赏不得、反遭呵斥之后,脾气火爆的茹成名终于忍不住,带人将吴弘器和范礼给揍了一顿。
这下可捅了马蜂窝,事情也闹到了杨鹤那里。
但杨鹤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之后,非但对吴弘器等人侵吞军功的行为视而不见,反而对敢于反抗的茹成名恨之入骨。
杨鹤认为茹成名就是个不服管教的刺头,是不肯安心归降的死硬分子。
于是,便有了那道密令,以及茹成名惨死固原的一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