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仙身为“武尉”,压服帮派、武馆,如今又渐做起产业。放眼青宁县内,大小也算人物。
县中得势,好处接踵而至。
青宁县内,不少小商小贩,听闻李仙作风利落,为人光明。纷纷前来拜见,欲将名下产业,记在李仙名下。
此后每月利润,分一半给李仙,只求保得身家安全。
李仙心想:“大丈夫有所拿,有所不拿。我如今收入还算可观,便不拿他等活命钱了。”
与那些等商户阐明清楚。
……
……
如此这般。
李仙一面经营营生,一面修习武学。
时间已过十数日。
这日他过目账本。
武尉堂的运作资金,全由他一人承当。算上大小工酬钱,一月需四十余两。
衣铺经营提上正轨。有了资金,引入昂贵面料、丝绸。手底下女红不少,负责裁剪、编织、纹绣…诸多活事。
这些也需资金维持。
如此一来,李仙也算独当一面,手底下,不少人指望他过活。
李仙也乐意帮衬。
除开维持“武尉堂”、“衣铺”运作的钱财。李仙手头可用的银子,已积累至五百两。
照这个势头,算上各帮各派上缴的管理费,每月能入账七百两银子。
李仙合上账本,心中感慨:“曾经的我,哪里敢想会有今日风光。我曾为五百文卖身为奴,如今月入七百两银子。”
“不过…打铁终需自身硬。我学得越多,面临的危险便越大!唯有不断精进,不断修习,将危险甩在身后,如此方才长久!”
武尉堂。
内院深处。
李仙屏去杂思,开始习武。内院清幽僻静,只听刀剑挥舞之声。
李仙身姿飘逸,单手持刀施展“大罗刀法”。刀法圆满,刀势无缺。
凡基础武学,小成看努力,大成看悟性,圆满看天资,登峰造极看命数。
那刀风徐徐,带起阵阵异响。如同乐曲一般,甚是好听。李仙兴致一起,觉得单单舞刀,未免无趣。一计转身,顺势抽出精钢剑。
同时施展两套武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