庄稼汉对摆满书架的卧室一点兴趣都没有,大多站在卧房门口看一眼就走,年长的走到黎源面前会问问那些架子做什么,听说以后会放书,眼里便多了几分尊敬。
读书人到哪里都受人尊敬。
大家心里琢磨黎源以后是不是要去考科举,又暗叹怎么没把女儿嫁给他,可是没有小夫郎,又哪里来的现在的黎源。
真是一物降一物。
见卧室没有被发现,小夫郎放下心专心待人接客,这些本不用男儿学习,姐姐年长他不少,小时候就坐在姐姐膝盖上玩耍。
母亲教导姐姐繁文缛节和礼仪礼节时,他也听进耳朵,甚至姐姐被选为皇后,学习宫廷礼仪时,他也是跟在一旁。
大朝建立几百年,他们家是世家,皇宫司仪老师来了一趟便说自惭形秽,教无可教。
百年世家仪态端庄高雅不是说说而已。
现在比不得从前,小夫郎自认放浪许多。
华服在身,楼宇重重,门第森严。
人会不自觉变得高贵,而这份高贵又有几分是真的。
乡野虽粗鄙,但也自在。
黎源见小夫郎大方有礼,并不意外,但眼中赞扬的神色显而易见,他从不吝啬夸赞。
特别是小夫郎。
席面需十个菜,三凉三热三蒸一道汤。
条件好的富户会准备三素三荤三卤一汤,穷点的人拿不出荤菜就用卤下水替代。
但这个年头家家户户都有余粮,哪里真的弄不出一道荤菜,只有抠门的人才那般做。
凉菜大多都是黄瓜,豇豆和茄子。
黎源将其中一道换成卤豆干,一道焦香小河虾。
热菜就是荤菜,鸡鸭鱼或者买点猪肉混着配菜炒,也算体面。
帮工端着竹簸箕上菜时,一脸豪气,说明主人家大方,席面有面子。
三个热菜,一盘爆炒鳝鱼,一盘家常鱼,一个猪脚闷黄豆,虽然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,但是黎源给的料足,猪脚剁成小块,满满一大盆。
三道蒸菜就要简单些,蒸南瓜蒸芋头蒸莲藕,虽是素菜却也是给足分量。
最后一道汤是莲子百合甜汤。
虽然没有纯荤,但黎源给每桌都配了酒,酒在这个年代还是比较珍贵。
农民大多都是逢年过节才喝几杯。
对于黎源这么一个败光家底的人来说,已经足够体面。
席桌从院子里面一直摆到院子外面,十分热闹。
无论是粗野的庄稼汉,还是操持家务的媳妇,抑或是待嫁的女子都喝了酒。
一直吃到夕阳落进山坳才慢慢散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