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谈起江安城海事局,码头人头攒动,江面舟船如群鸟当空,对海运之事颇为向往。
黎源自然也露出神往之色,等到酒席散去,林家老人让小夫郎跟着去后院装回礼,黎源趁机询问京城的情况,可惜林郎也未去过京城,只听江安城的人说,京城大的一眼看不到头,唯有皇宫地高可见全城,那里自然繁华无比,物价也高。
等闲没有几百两银钱不要上京。
黎源点点头瞧见小夫郎收起话题。
回去的路上黎源接过小夫郎手里的回礼背到背篓,又伸手牵住小夫郎。
“哥哥,你想看看大海?”
黎源心头一松,还担心刚才在话题被小夫郎听去。
“有机会便去看看,哥哥以往生活在山区,没见过大海。”
小夫郎缓缓抬起头,“江安城只有江,没有海。”
不过那条江入海口。
京城倒是有。
黎源含糊道,“江也没见过,对哥哥来说差不多。”
小夫郎便不再追问。
初八开始,黎源带着小夫郎开始拜年。
一块腊肉送出去,两只鸭一篮鸡蛋带回来,几壶酒一些干货送出去,一块腊肉一些香肠带回来,村长家给的回礼最多,因小夫郎誊抄文献典籍,里面含着谢礼。
村人大多尊敬读书人,黎源不仅教大人还教小孩,于是上门拜年的人也多。
礼物来来去去,小夫郎家的东西越堆越多。
等黎源再从屋粱上取腊肉,小夫郎的嘴快撅到天上,黎源笑着摸摸鼻子,把东西变换组合再送出去,小夫郎才高兴地哼了哼,反正他觉得别人家的东西都没有黎源做的好吃。
这期间黎源跟林郎过了田契,总共花费近一百五十两。
拿到田契的当日,黎源便将田契交给小夫郎,小夫郎折好田契开开心心放到悬挂在屋梁的竹篮里。
家里的财政大权在小夫郎手里,相当于左手掏出去银钱,右手收回来田契,黎源挂了个礼物的名义送给小夫郎,小夫郎开心得不得了。
黎源觉得这买卖还挺划算,一个人乐了半天。
冬季是制作肥料的好时间,考虑到开春后水田及灵芝种植,黎源又开始制作肥料,有机肥不限于农家肥,它的定义很广,黎源在近一年的耕种过程中也从村人身上学到很多经验。
有些经验是后世失传甚至是失效的方法。
大约后世化肥使用过度,导致土壤发生变化,一些传统肥料效用不佳。
黎源对比过这年代食物口感,无论是主粮还是蔬菜瓜果,口感都比他们那个时候好很多。
欠缺的只是一些嫁接技术,没有让品种更丰富或者口感更上一个台阶。
黎源的主要任务还是提高产量,这次从养护土壤开始便使用加入中药材的方法,他打算将田地一分为二,一半做传统种植,也就是去年的种植方法,另一半做试验田,观察研究中药材在育种种植施肥杀虫上的功效。
农业进步是一个缓慢持续的过程,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,恰好黎源是个极富耐心的人。
另一件事他也在有序的计划着。
元宵节的前两天他才询问小夫郎的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