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大夫想也不想的说:“每月十五和三十回去,可以在家里住两天。”
今天十三。
也就是说后天可以回去了。
宁玉婵和桃花都很高兴,“谢谢师父。”
崔大夫一直无波无澜的脸上,闪过一丝淡笑,转瞬即逝。
临走时吩咐崔青城:“以后月银改到十四上午发放。”
崔青城怔了片刻,听到宁玉婵和桃花两个人谈论起后天回家,忽然明白怎么回事了。
崔善堂从上到下所有人每个月都有月银。
像崔青城这种成熟的大夫,平时又当管家,又给病人看诊,还要管理药堂各种事务,每个月的月银是三十两。
崔石头以前没拜师,月银和大壮二壮一样,每个月月银二两。
拜师后,月银提高到三两。
宁玉婵、桃花和他一样,自然也是三两银子。
至于宁玉乔,她还没拜师,药堂管她吃住就不错了,肯定一分银子没有。
不过以前都是二十日发。
提前到十四,是他进了崔善堂十五年来,第一次。
可见师父对两个小徒弟的疼爱。
这是担心她们回家没银子用呢。
崔大夫这片苦心,宁玉婵和桃花没体会到。
毕竟她们刚来药堂,什么规矩都知道。
两人听说后天可以回家,光顾着高兴了,没听到崔大夫吩咐崔青城的事。
自然不知道,她们也是可以领银子的。
桃花还在发愁给霍老二带膏药的事。
宁玉婵愁的却是怎么将二百两银子交给公婆。
第二天上午,宁玉婵还像昨天一样,打算叫上桃花一起去赵府。
不过桃花没同意。
她今天必须努力讨好崔青城,怎么也得要两贴膏药回家给她爹用。
“嫂子,我今天帮大师兄干活,不跟你一起去了。”
宁玉婵倒也没勉强,反正熬药的活一个人能干,桃花去了也没意思。
“那你跟大师兄学习吧,我走了。”
宁玉婵一个人去了赵府。
赵老夫人连着喝了两天中药好多了,气色恢复到正常情况,吃东西也不再呕吐,甚至还拉着宁玉婵去园子里逛了一会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