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杏花踯躅之间,换了虞九阙开口。
“不若嫂子先试试,就当是帮我们一个忙。您也瞧见了,厨子一直招不到,只靠相公一人,实在支撑不过来。”
话说到这份上,郑杏花才犹疑着点了头。
秦夏很快就投入教学之中。
相比之下,午间售卖的套餐都是家常菜,更容易上手。
郑杏花围着灶台转了多年,要学的无非是一些更专业的技巧。
她看着很是没有自信,真学起来却悟性不错。
做饭下厨本就是个举一反三的事,就像很多人一旦入了门,只要有菜谱,按部就班地来,什么菜也都能大致捣鼓出个模样。
一周过后,郑杏花已经差不多分去了秦夏三分之一的担子。
恰逢月底,秦夏做主,把她下个月的月钱直接涨到了三两。
从这天过后,不知道是不是大家的错觉,郑杏花出入时的腰杆好像挺得更直,说话更大声,笑容也变多了。
厨子的事成功解决,帮厨的位置却又缺了人。
邱瑶年纪小,还要负责传菜和学识字算账,一个人劈不成两个用。
“实在不行,你们就去牙行雇人,这么拖着也不是个事。”
食肆太忙,连方蓉都被请来搭把手。
她倒是乐意来,现在儿子顶事了,家里不缺进项,儿夫郎也有了着落,自己不再需要起早贪黑地卖豆腐。
但这不代表她看着秦夏夫夫两个焦头烂额的样子不心疼。
秦夏和虞九阙被催得紧了,也觉得不妨就这么办。
而去牙行的前一晚,秦夏拿着一张纸,寻到了在灯下做针线的虞九阙。
小哥儿有所察觉,抬眸望去。
果然,他家相公手里拿的是自己的卖身契。
薄薄一张纸,就这么被放到了眼前。
第047章改换良籍
虞九阙放下手里的鞋面。
开春后方蓉做的棉鞋穿不上了,秦夏又换回了从前的旧布鞋。
虽说普通人家一双鞋刚穿一年也称不上旧,但虞九阙还是一早就准备起来,打算给秦夏做两双新的。
偏生白日里在食肆忙,总是动两针就被打断,夜里回了家,秦夏也总说油灯太暗,做针线伤眼,只许他缝上不到半个时辰。
手指尖被线勒得有点发红,他把针线筐子往桌子里头推了推,看了一眼卖身契,又看了一眼秦夏。
“相公这是何意?”
秦夏把那一张纸摊平。
说实话从现代穿到此世,他最不习惯的就是这可以将人发卖为奴的旧制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