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哐当——”
清脆而响亮的一声,丧盆被摔至地面破碎,就此出殡始。
出殡的队伍多达百人,规模甚是浩荡,从灵堂出发,一路向功德山处走。
走在出殡队伍最前列的人是赵钰,他举着五尺长的纸幡,又名为‘引魂幡’,持其幡时,杆需靠在胸前,幡则掠过头顶。
‘引魂幡’上写着赵永清的姓和名,出生时辰及逝去当日,皆由赵钰执笔一字一字亲自写出。
跟在赵钰身后,是一位撒米谷的老婆婆,她端着满满一盆的米谷,一边走,一边抓了一小把往空中撒。
米谷是老婆婆炒制过的,炒到白花花的米粒时,就舀起装进有脸盘大的木碗中。
棺材所经之处,皆有米谷。
八人既为抬棺人,又为送葬者,王成平是力气最大,因而在送葬者最前头,他紧拽着绳绋,拉着灵车,慢慢跟老婆婆的身后,始终保持着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。
执绋者,需高声喊唱哀悼亡者的挽歌。
灵柩之后,是一辆白色的篷车,赵婉坐在蓬车中,眼神似有些呆滞,落在眼前的灵柩上,一直没移开视线。
再往后,皆是披上了丧服的送葬者。
赵钰一步一步的走向了功德山,抬脚好似千斤重,他高举着‘引魂幡’,手心全是冰冷的汗水。
直至到了墓穴。
墓穴是三日前就挖好的。
赵钰将‘引魂幡’插在墓穴前,拿过了剪碎的纸钱,抓起就往空空的墓穴里撒,直到洒满墓穴底下的每一处。
两根粗壮的棺木被放在地面上,执绋的八人将灵柩从灵车上抬下,放到棺木上,又用绳索给绑定结实,合力抓紧了绳绋,慢慢地下到墓穴中。
待灵柩安慰下到墓穴中,便开始填土。
铁锹是挖墓穴时的那九把,而挖墓穴的第一锹土是由赵钰亲自挖起,而这一锹土单独被放在一旁,填土时需得用挖墓穴时的铁锹。
墓穴填上了土,土堆有三尺高,便成了坟。
赵钰拿起那一把铁锹,将第一锹土铲起,小心翼翼的堆放在土堆上头。
第一锹土是他,最后一锹土也是他。oxiexs。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