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得空得空!”
张仁白读书多年,写出来的字落笔有力,洋洋洒洒,颇有几分颜柳的味道。
卫锦云万分谢过,从井水里取出两只浸了一半的陶壶,将布打湿,在陶壶上包了两层,与花糕一块装在推车上,出门了。
“就走了吗。”
张仁白拿着手中的笔,一时间心里空落落的。他没发挥一半实力,还想多写几个呢。
他转身看过两位盯着他瞧的妹妹,“来来来,仁白哥哥教你们写字。”
卫锦云告别祖母和妹妹,推着小车,穿过喧嚣的街巷,往平江府学而去。
平江府学是范文正公所创立。范文正公为平江府吴县人,还曾在未改名的平江府这儿当过知府。
他因母丧忧思期间,目睹教学存在“生徒必出簪缨”的旧制,平民之子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的不易,在南院之地创立了府学,是大宋较早的一批官学。
府学巍峨,朱门紧闭。门前是一条宽阔的路,两旁种了不少香樟。
卫锦云在草市淘宝时打听过,像她买的茉莉花这样挑担的小摊贩,属于细碎交易,可免税,不用考虑交税的问题。
但若是固定的摊位经营,需收百三的税收。
只要她老老实实在街道司划定的区域内正常摆摊经营,不引起争吵,不乱丢垃圾,不扰学,到了特定时间,自有税务人员负责收税。
在府学附近摆摊,有卖普通的纸笔砚台的,也有卖茶水饮子与油炸小食和煎饼的,但是寥寥无几。
毕竟府学周围,禁止大声吆喝扰学。
相比在这儿,对于小贩来说,岂不是阊门和娄河那儿的市集人更多,生意更好。
但对于卫锦云来说,这可是放学门口。
在现代,去放学门口摆摊,卖火腿肠,辣炒火鸡面和寿司,那都是要先占位置的。
眼下平江府的读书人不一样,大多都喜欢文雅的东西,爱吃油炸是一回事,对她的东西感不感兴趣,是另一回事。
这是她的目标客户们。
卫锦云将推车停在了府学大门斜对面的一株大香樟下,默默收拾她的摊位。
两只包了湿布的陶壶先放在最底下,其上的水沫蒸发吸热制冷,不会让陶壶里她一早煮好,浸在井里的薄荷水晒热。
“嚯,好别致的推车。”
一旁卖煎饼的钱娘子特地围着卫锦云的摊位转了一圈,“瞧你年纪轻轻,怎么将摊子府学门口来了。。。。。。这儿的生意可不好做。”
“想卖些自家点心,补贴家用。”
卫锦云打开上头遮盖的一层布,“娘子要来块尝尝不。”
钱娘子盯着台面上摆着样式极好的糕点,有些吃惊,“这样好看,相比茶楼里的都毫不逊色,这些都是娘子自己做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