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并不是春日,虽赶不上平江府的赏花季,但天一热,佛寺道观、园林府学等地古木葱葱,环境清幽,文人茶会一个接一个办。
既是日后要开在天庆观前的,那糕点要精致,要面向文人,打开知名度。
她已经想到了受众的好位置……
“使得使得,别说是这些玩意儿,便是您教我雕牡丹,那我也给您雕上。”
桌椅板凳做多了,他就喜欢挑战些难度。
三个大蒸屉已经完全编好,堆叠在一起,摆在王记木匠行门口的柜台上。
卫锦云伸手摸了一圈,果然没发现半点毛刺。
“王掌柜,我先带走一个蒸屉。”
卫锦云想了一会,单独付了一百文,“王娘子当真是一双巧手,若是方便,也请让她先帮我编六个小巧精致的竹食盒,四个竹编篮子,二十个巴掌大小的花边竹编碗。。。。。。这钱另算,眼下王娘子人不在,若是不够两日后我来取时再补。”
大多买背篓竹编的,都买成品,多不了几文钱。王娘子一双巧手虽将篾片磨得好,竹编得一丝不苟,但生意比她丈夫惨淡多了。
不过两日就编完大蒸屉,还剩三个小的也是一下午的事,眼下闲得出门买菜转悠去了。
王木匠一听是给自家娘子找伙计,更是高兴,满口答应,“您这推车两日后来取也成!她篾片都是现成,编这个最拿手,保管给你编得又精巧又耐用!”
他仔细替娘子收了钱,千恩万谢地寻钓雕刀凿锤去了。
踏出木石匠行,卫锦云去桥头淘几张二手小柜子,陶土摊子上挑了些精致些的花碟子,又要些免费的碎瓷片。
小贩完全不懂,送了她好些。这年头还有要碎瓷片的,拿回去是做什么?
下桥时,她又瞧见有人吆喝卖包。
招文袋,褡裢,游山器。。。。。。双肩,挎包应有尽有,买三送一。
生意还是古人会做。其上花纹绣得精巧,甚至还有搭扣,更有装饰着藤草编织的穗子。
她一咬牙,一百八十文当场说没就没。
最后她切了五花,打了汾酒,买些调料,再收了卖茉莉花的两筐茉莉。
挑担子的男人欣喜若狂,当场将卫锦云的小柜子装在担架上一块挑去了。
等回了铺子,两位妹妹又坐在门口等她。
卫芙菱坐在凳子上无聊地看蚂蚁搬家,裙摆有一半耷拉在地上。卫芙蕖手中玩着竹编的蜻蜓,时不时往路口张望几眼。
见卫锦云到了,二人提着裙摆飞快跑下门口的石阶。
她们给她晾好茶,一人一把小蒲扇,围着卫锦云扇,胳膊用力,风儿簌簌。